地球形成与演化的一种 新 说 法 陈永生 李自安 著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内 容 提 要 本书系统研究了地球起源和大地构造运动历史, 及近代的种种假说。吸收了最新的月球、 行星和陨星的研究成就与地质研究成果。在此基础上, 对地球的起源提出了一种新说法, 给 地球地质动力增加了新内容, 而且提出地球发展的四个阶段, 及各阶段主要地质动力不同的 论点。提出了由于地球发展的总超势和有软流层的存在, 地壳才能在三种力的作用下出现伟 大壮观的大地构造运动的独到见解。 本书可供地质、天文研究人员、学生及有兴趣的人员阅读参考。 图书在版编目( CIP ) 数据 地球形成与演化的一种新说法/ 陈永生, 李自安著. 北京: 石油工业出版社, 1998.10 I SBN 7 - 502 1 - 2402 - 0 Ⅰ. 地… Ⅱ.①陈…②李… Ⅲ.①地球起源说②大地构造学- 假说 Ⅳ.P3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 P 数据核字(9 8) 第23667 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( 10 00 1 1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) 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刷厂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* 7 87 ×10 92 毫米16 开本6 印张15 6 千字印1—100 0 19 9 8 年10 月北京第1 版19 98 年10 月北京第1 次印刷 I SBN 7 - 50 2 1 - 24 0 2 - 0/ P ·2 定价: 15 .00 元 序 地球起源问题是三大起源问题之一,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 已经发展成星系、宇宙起源 问题了。本书的第一章仍只限于讨论地球起源问题, 也即太阳系的起源问题。只有把地球形 成初期的原始状况搞得比较清楚, 才有可能研究地球的变化和发展。 在研究地球起源问题时, 要采用粗线条, 只有把握住总趋势, 才能不失大体。从星云到 太阳系, 有两个本质的变化: 一是物质从分散状态变成凝聚状态; 二是从冷却状态变成高温 核聚变状态。对于前者已经研究很多, 而对于后者则分析的不够。笔者正是在注意第一点的 同时, 认真分析了第二点变化所提示的本质内涵, 才提出一个新的想法。 在这个新说法的基础上, 吸收了大陆地质学、海洋地质学, 以及最新的月球及行星探测 结果, 才勾画出地球发展史。讨论了地球发展的总趋势, 四个发展时期( 地质史前时期, 热 力动力时期, 地槽台洼时期和大陆漂移时期) , 和不同时期地质动力学特点。 本书仅想粗线条地勾勒出地球从起源到现代4 6 亿年中, 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轮廓。文章 中引用了许许多多前人的成果, 列出的只是少部分, 致表歉意。 文章形成过程, 得到很多同志的帮助, 借此期会表示感谢。 前 言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, 一门古老的科学, 也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 科学。该学科研究地球的结构、历史、发展变化及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。历史上有火成说、 水成说、灾变说、均变说、收缩说、膨胀说、垂直运动说, 以及近期较流行的大陆漂移说、 地质力学、地台活化说、板块假说, ……。值得庆幸的是, 由于天体演化学的发展, 宇宙探 测的成功, 及研究地球早期运动的需要, 地质家注意到地球起源问题的研究了。目前大家公 认地球的年龄约46 亿年。今天我们回顾地质学的发展, 可以看到当年任何一种有影响的假 说, 都有比较充分的依据, 都在地质发展史上起过推动作用, 立下了丰碑, 但也都有局限 性。 研究地球的演化发展, 离不开地球初期的原始状态, 而地球初期的原始状态则离不开对 地球怎么形成的认识, 所以我们研究地球地质, 就应该从研究地球起源开始。 目 录 第一章 地球在太阳胚的爆炸中诞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1) 第一节 太阳系的基本事实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2 ) 第二节 几个基本问题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7) 第三节 地球在太阳胚的爆炸中诞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9) 第二章 地球演化的主要动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13) 第一节 万有引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13)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32 ) 第三节 热力作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4 0) 第四节 吸积作用和撞击作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7 1) 第五节 太阳能的作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7 8) 第六节 磁力作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79)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趋势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0) 第一节 地球由热变冷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 1) 第二节 重力分异和岩浆的物理化学分异作用的不可逆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 1) 第三节 大陆壳继续扩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2 ) 第四节 地球继续增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4 ) 第四章 地球演化的四个时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7) 第一节 地质史前时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8) 第二节 热力动力时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89) 第三节 地槽台洼时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9 1) 第四节 大陆漂移时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93) 封面作者名左侧照片: 蟹状星云( 海尔、天文台照片) , 引自《引星 恒星 星系》。 封面作者下侧照片: “伽利略”木星探测器拍摄的木卫1 拉帕拉火山爆发的情形, 象这 种罕见的蓝色可能是二氧化物和雪引起的( 引自《航天》杂志) 。 第一章 地球在太阳胚的爆炸中诞生 地球的初始状态是炽热的, 还是冷却的呢? 上个世纪多数学者认为是炽热的, 可以称为 先期炽热说; 而现在不少学者认为地球先是冷的, 由于放射性元素蜕变和地球吸积过程产生 的热量, 才使地球炽热起来, 这可称为后期炽热说。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都认为地球曾经炽 热熔融过。为了使地球地质学研究的起点更科学些, 有必要先来研究地球的起源问题。 回顾一下众多的地球起源假说( 特别感谢戴文赛先生的《太阳系演化学》, 给了我们众 多帮助) , 就地球和太阳的物质来源的认识, 可分为二大类: 一是地球与太阳有相同的物质 来源( 可称为同源说) ; 二是太阳形成之后, 俘获来的, 可以称为异源说。 同源说又可以分为: ( 1) 分出说: 已经形成的太阳, 由于某种外力的作用, 分离出一部分物质, 这部分物质 形成行星、卫星、……; (2 ) 爆发说: 个别人认为由于太阳爆发, 分离出的物质形成行星等; ( 3 ) 星云说: 太阳和行星等都是同一星云演化而形成的。从康德、拉普拉斯直到戴文赛 先生都是这种观点。下面引用“地球演化”一书中, 对戴文赛先生太阳系起源学说的简要叙 述。 此学说认为, 整个太阳系是由同一原始星云形成的。这个星云的主要成分是气体, 也有 少量固体尘埃微粒, 约占星云质量的1% 左右。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, 原是属于比其大几 千倍的巨大星际云中的一个旋涡, 因此它一开始就有自转, 且角动量很大。原始星云一面自 转, 一面因自吸引而收缩; 在此过程中, 由于角动量守恒, 自转便逐渐加快, 星云也逐渐成 为一个扁旋转体。当赤道离心力等于引力时, 赤道带上的物质便停止收缩, 而其它部分仍在 收缩, 结果便形成内薄外厚的星云盘。原始星云的中心部分在收缩中密度变大, 最后演化为 太阳。星云盘内的尘埃颗粒和小冰粒则沉降至赤道面, 形成薄薄的尘层; 当尘层的密度足够 大时, 出现引力不稳定性, 导致尘层瓦解为许多粒子团, 并聚集成许多星子。星子吸积周围 的物质而增长。在吸积过程中, 较小星子结合成为大星子; 其中, 最大的星子构成了行星 胎, 它再进一步吸积小星子及残余物质而形成行星( 图1—1) 。据此学说, 行星绕太阳公转 轨道的同向性、共面性和近圆性特征, 是其在转动的薄尘层内形成的必然结果。行星自转起 源于星子的撞击作用, 即星子把角动量带给行星。在由原始星云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, 由于 磁场和较差自转, 可以发生角动量转移过程。在太阳形成后, 经过金牛T 星阶段, 有大量 物质抛射。太阳抛出的带电粒子沿着与太阳共转的磁力线运动, 带走了角动量; 由此, 经历 几百万年, 将大部分太阳角动量转移到了恒星际空间。卫星也可能是由星子聚集形成的。由 于行星演化中不经历抛射物质阶段, 因而行星—卫星系统没有角动量转移; 至于月球转动角 动量较大, 则可能因为它是后来被地球所俘获。由于小行星区内供星子吸积的物质被木星区 过来的大星子拉走一部分, 而使星子生长受到影响, 结果成为‘半成品’, 即为小行星。按 戴文赛先生的假说, 很明显是属于后期炽热说。 历史地看看地球起源问题的认识,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地球的起源。虽存在种 种局限性, 但在某些方面肯定取得了一些进展。 —1 — 从以往众多的学说中, 及现有的天体最基本的事实中, 有几方面问题是讨论地球起源问题的基本认识: 首先, 通过对众多假说的比较分析, 我们认为太阳与地 球等行星是同一星云演化形成的应该是基本出发点; 其次, 康德的古老命题, 即最基本的运动是吸引与排斥 这对矛盾运动, 应该是基础。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都可以归 结到这个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中来。万有引力是吸引, 离心 力、光、热可视为排斥, 电、磁有吸引也有排斥。康德这一 古老的命题, 当今内容虽然大大的丰富了, 但没有跳出这一 古老的哲
地球形成与演化的一种新说法-陈永生-石油工业出版社.pdf
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,